1. <acronym id="jaxzb"></acronym>

      <td id="jaxzb"><ruby id="jaxzb"></ruby></td>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公司新聞 行業新聞
      未來的技術研發和新技術逐漸進入市場是實現“雙碳”目標最關鍵的因素
      時間:2023-06-27 來源:管理員
      在6月20日舉辦的2023年第二期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發言時指出,未來的技術研發和新技術逐漸進入市場是實現“雙碳”目標最關鍵的因素。
      近年來,全球氣候投融資快速增長,以2021年、2020年為例,全球能源轉型總投資、全球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和全球碳市場總額兩年相比增幅都在50%至100%的水平,快速推動新技術進入市場。賀克斌介紹,根據清華大學對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的能源投資進行的分析,為實現2℃和1.5℃的溫控目標,中國在2020年至2050年之間總投入需求分別達到1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和174萬億元。
      賀克斌表示,氣候變化正在加劇氣象災害發生,使全球經濟損失大幅增加。碳中和已經成為對未來全球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全球性行動計劃。
      賀克斌表示,以資源量來看,以風、光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足以支撐或遠遠超過了實現碳中和全球所需新能源的量。雖然每個國家都擁有一定程度的風、光資源,但誰能更早、更好利用風、光,完全取決于誰能夠搶先建成支撐大規模穩定使用這種新能源的技術體系。
      針對中國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這一問題,賀克斌提出以下多方面措施:
      一是資源增效減碳,即節能與能效提升,當前中國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提升空間,應進一步推動能耗下降,同時,循環經濟、無廢城市等重大行動會帶來非常顯著的減碳效果。
      二是能源結構降碳,即中國未來的能源結構從以現在的以化石能源為主逐步走向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為主,根據對中國資源量的分析,未來支撐中國實現碳中和,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的資源量也是足夠的。
      三是地質空間存碳,即使到了接近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時候,仍然會保持一定比例的化石能源,它們產生碳的排放將會通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來解決。中國六大盆地和其在合理的工程半徑中所擁有的相關產業,通過制定詳細的技術方案,可以承擔一定量的儲存碳任務。
      四是生態系統固碳,這與現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建設任務是一致的。
      “前述四個減碳都是技術性的減碳?!辟R克斌表示,任何技術要有序地進入市場都需要兩個牽引力:一個是政策,一個是市場的機制。
      從政策層面看,全球各類政策的制定都會對未來的投資和技術發展走向產生重要影響。去年7月16日,中國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標志著中國開啟了從碳有價走向碳漲價的進程,這將成為各類技術減碳、低碳、負碳、零碳技術進入市場非常關鍵的驅動力。
      從市場機制看,賀克斌表示,根據科技部分析,以減碳、減排的貢獻看,已經商業化的技術占三分之一,中試示范階段占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在概念和研發階段?!翱梢哉f,未來的技術研發和新技術逐漸進入市場,是實現‘雙碳’目標最關鍵的因素?!?br />
      2020国产成人精品影视|国产女合集第六部|欧美 亚洲 国产 精品有声|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1. <acronym id="jaxzb"></acronym>

          <td id="jaxzb"><ruby id="jaxzb"></ruby></td>